
皮膚系統小提案
皮膚包覆整個身體的外表,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健康的皮膚是稍微帶有濕潤度、柔軟有彈性、呈弱酸性,厚度約0.3~4mm,約占體重的16%。皮膚的厚薄因年齡、性別、部位等因素而異,通常掩臉的皮膚最薄;手、腳掌和背部的皮膚最厚。
皮膚的功能:
-
保護身體免於受到物理性創傷、病原體入侵與紫外線輻射。
-
皮膚的防水性除了能防止水份喪失外,亦能幫助水份的獲得。
-
皮膚內具神經末梢與感覺接收器,負責接收外界刺激並產生反應。
-
皮膚透過排汗、顫抖及感變皮膚血流量來調節體溫。
-
排除廢物(少量水分、鹽類及含氮廢物)。
-
皮膚協助維生素D的合成。
常見的皮膚系統症狀:
-
濕疹
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只要產生發炎、紅腫、組織液滲出(水泡)、癢、脫屑等症狀,都可以稱為濕疹。原因可能是免疫失調、緊張壓力大、內分泌失調、飲食、作息、感染,或外在陽光溫濕度等因素。
濕疹患者因注意整體肌膚保濕,勿使用複雜保養品與依賴類固醇。
芳香小提案:
使用德國洋甘菊、廣藿香及純正薰衣草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塗於患部,如果施用於臉部則建議低於1%,有助於舒緩患處的不適。
-
脂漏性皮膚炎
常見於嬰兒期及30~60歲之中年人,皮膚會出現發紅、黃色調鱗屑,偶出現黃褐色較厚的結痂及濕潤的情形,但並不一定會合併癢感。
好發於富含皮脂腺區域如頭皮、鼻側、眉毛、眼皮、耳後、胸部正中央部位,腋下及陰部也可能有。目前認為與皮屑芽孢菌、油脂分泌過多有關,或者免疫力失調、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壓力大或情緒不穩等。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苦橙葉、大西洋雪松及純正薰衣草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於患部,如果施用於臉部則建議低於1%,有助於控油、抗菌,及舒緩患部。
-
富貴手
算是濕疹中的接觸性皮膚炎,常因多度刺激或清潔造成皮膚的皮脂膜受損,而無法保留住皮膚的水份,通常會出現皮膚乾燥、脫屑,甚至刺痛、流血。
建議減少接觸刺激的清潔劑,洗澡避免水溫太熱或太冷,可以塗抹植物油、乳液協助肌膚保濕,以及恢復皮脂膜。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乳香、玫瑰草及純正薰衣草精油,與無香乳液或植物油調和成3%,塗抹患部。
-
異位性皮膚炎
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性疾病,與遺傳、環境因子、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大多數人在嬰兒或小時候就發病了,經常伴隨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
皮膚角質層會變得不完整而失去保護,造成容易感染,因此病情經常惡化或反覆。皮膚會感到搔癢、起疹子、脫屑、紅斑、組織液滲出。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德國洋甘菊、檸檬、純正薰衣草、檀香及永久花精油,與無香乳液或植物油調和成3%,塗抹於患部,有助於止癢及抗過敏。
-
汗皰疹(水泡型濕疹)
可能的原因為壓力、過敏、免疫失調等,造成皮膚發炎、微血管擴張,導致組織液網皮膚表層跑,手掌、腳掌上會出現一顆一顆的小水泡,在溫暖的季節特別容易好發。中醫的理論也與體內濕氣過多、腸胃功能失調有關。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德國洋甘菊、絲柏、純正薰衣草、薑及迷迭香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除了塗抹於患處也要塗抹於肚子腹部,幫助體內多餘水分收乾、除濕。
-
酒糟肌(玫瑰斑)
常伴隨皮膚發紅、膿皰、脫皮、血管擴張等症狀,甚至有可能出現灼熱刺痛、水腫、組織增生等狀況。
目前認為的致病因子為免疫系統異常、蠕形蟎蟲過度增生、紫外線傷害等外在刺激、血管功能異常造成微血管擴張,以及心理壓力都有可能。
芳香小提案:
義大利永久花、德國洋甘菊、茶樹及純正薰衣草,與植物油調成3%,塗於患部,促進身體循環、舒緩發炎及壓力情緒。
-
汗疹(痱子、熱疹)
皮膚受到天氣炎熱、汗水悶濕刺激、汗腺阻塞所致,會有皮膚紅、癢的情況,皮膚上會出現紅色小丘疹,常見於運動後或流汗後的皮膚。
維持皮膚乾爽是不二法門,流汗時盡快擦乾,平常穿著透氣性良好的衣服。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歐薄荷、絲柏、檸檬和純正薰衣草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或可搭配乳化劑製成水性噴霧,可幫助散熱、排汗及抗菌。
-
蕁麻疹
因皮膚過敏後造成的發炎反應,釋放出的組織胺會使得皮膚的組織腫脹、血管擴張,引起水腫與發癢,物理性刺激、體溫升高也有可能造成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數小時或數天內會自行復原,通常與食物過敏、接觸過敏原、細菌感染有關。
慢性蕁麻疹則會反覆發作超過6個星期以上,通常與睡眠、壓力、藥物副作用有關。
芳香小提案:
(1) 急性蕁痲疹可以使用廣藿香、德國洋甘菊、乳香及純正薰衣草,製成3%乳液塗抹。
(2) 慢性蕁痲疹可議使用廣藿香、德國洋甘菊、花梨木、茶樹及純正薰衣草,幫助平衡免疫力。
-
牛皮癬(乾癬、銀屑病)
因免疫系統異常而造成皮膚發炎、以異常的速度製造新細胞,形成牛皮癬斑塊。患者皮膚會出現厚化的皮膚,或者出現鱗片般的斑塊,皮膚癢、皮脂碎屑也會同時伴隨。
成因可能為遺傳、壓力、細菌感染、藥物誘發等,但確切原因未知,另部分患者常合併乾癬性關節炎。
芳香小提案:
使用廣藿香、德國洋甘菊、茶樹及純正薰衣草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塗抹患處。
-
橘皮組織
是皮下脂肪產生不正常的堆積,而皮膚與肌肉間的支持系統逐漸鬆脫、退化,使皮膚失去彈性,皮膚表面看起來凹凸不平,如同橘子皮一般。常出現於大腿、手臂、腰腹、臀部,好發於女性,可能與男女生皮下組織中的纖維束走向有關。
建議多運動、減脂、促進身體循環,降低脂肪、鹽分、酒精及菸的攝取,也比免長時間固定姿勢。
芳香小提案:
使用大西洋雪松、杜松(或絲柏)、綠花白千層及葡萄柚精油,與植物油調成3%,按摩身體,以促進循環代謝。
-
毛孔(囊)角化症
毛囊附近的表皮細胞不正常角化,導致過量的角質蛋白堆積毛孔,造成毛髮塞住長不出來,而產生了雞皮疙瘩的現象。常見於青春期,大多數人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癢,家族遺傳的原因占將近一半,隨者年紀增長,有一半的人會逐漸好轉。
建議勿過度清潔、不用太熱或太冷的水洗澡、增加保溼、軟化角質、增進皮膚代謝。
芳香小提案:
以玫瑰、綠花白千層、葡萄柚及純正薰衣草精油,製成乳液使用,可以幫助皮膚保濕、抑制角質增生,及促進代謝。
-
多汗症
為小汗腺(外分泌線)分泌旺盛,分泌物除了水以外,還含有微量氯化鈉、尿素、乳酸等物質,常造成的情況是腳臭。
芳香小提案:
使用絲柏、檸檬、薄荷及純正薰衣草,製作成水性噴霧,可以幫助平衡自律神經。
-
狐臭
為大汗腺(頂漿腺)分泌旺盛,分泌物除了水以外,還有脂質、蛋白質、醣類等物質,被細菌分解後就成了狐臭的來源,大汗腺分布於腋下、陰部、肛門、乳頭即肚臍等,大多數與遺傳有關。
芳香小提案:
使用橙花、苦橙葉、柑橘類、薄荷及迷迭香,可以加強控制油脂分泌。
-
痤瘡(青春痘)
可能成因包括皮脂分泌旺盛、毛孔阻塞、痤瘡桿菌增生、荷爾蒙因素、情緒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
應避免擠痘痘、溫和清潔、養成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
芳香小提案:
以沒藥、茶樹與純正薰衣草精油,與植物油製成5~15%,小範圍的施用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