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料的全球化之旅(2):穿越乾荒之地的芳香

  • Writer: siangjieh
    siangjieh
  • Sep 21, 2024
  • 7 min read

Updated: Oct 13, 2024



從阿曼南部的朵法爾高地到羅馬帝國,乳香的貿易路線象徵著早期全球化的萌芽。這些駱駝商隊運送的不僅是貨物,還是跨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傳播。乳香,作為薰香、藥草、宗教儀式中的重要材料,讓它成為了古代世界的連結橋樑。這股香氣穿越了沙漠,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彌漫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這片乾燥酷熱的沙漠中,炙熱的石灰岩和無垠的乾旱景象似乎象徵著生命的荒涼。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裡無法耕作、不宜居住,但它並非完全荒蕪。在這看似貧瘠的土地中,能夠嗅到遠古時代傳來的幽微香氣,這香氣不僅是沙漠中稀少的植物氣味,更是全球化的起點。


阿拉伯福地

朵法爾區(Dhofar)的高地,比阿拉伯海高出六百多公尺,古希臘地理學家稱這芬芳的國度為「幸福阿拉伯」(Eudaimon Arabia)。希羅多德(Herodotus, B.C. 484-B.C.425)曾說:「整個國度散發出奇妙的甜香。」後來,越來越多人稱這國度為「阿拉伯福地」(Arabia Felix),是在周圍艱困的環境中匯聚幸福的中心。這裡最初只有幾株芬芳的沙漠植物與動物製品,希臘人把這些東西一律稱為aromatikos。長久以來,許多文化認為這些芬芳的物質能為世人帶來幸福、療癒、健康與和諧感。


數千年來,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成為芳香植物的理想生長地。這些植物在乾旱中生存,分泌出高度濃縮的芳香物質,彌補了它們產量不多的缺點。這些芳香的植物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中進化,或許能幫助它們抵抗炎熱、乾旱與草食性動物的傷害。


朵法爾高地的植被看似稀少,卻因其地形與氣候的多樣性而展現出「B多樣性」(beta diversity),即植物物種的高替換率。當植物採集者從一處沙漠移動到另一處時,便會發現植物的明顯差異。若走上一天的路,從一個沙漠山頭走到另一處沙漠山頭時,就會發現已找不太到原本愛吃的食用與藥用植物。這種自然條件促成了植物產品的跨地域交易,使得香料與藥草跨越地理障礙,進入全球市場。


朵法爾高地的環境無法稱作豐饒。整體來說,這裡的棲地貧瘠,產量有限,缺乏多樣性。當地居民若無法抓住短暫的降雨期以及隨之而來的植物茂盛生長,便容易陷入飢荒。在朵法爾地區,尼亞德被視為最乾燥的區域。然而,這片土地蘊藏著一項寶藏——一種散發獨特香氣的沙漠植物。早在許多年前,這珍貴的植物就使得部分閃語系遊牧民族的後裔離開了荒蕪的半島南部,向世界各地遷徙。他們將這些芬芳的香草、薰香和香料賣到氣候較為潮濕的地區,並以此交換家鄉無法穩定提供的糧食和物資。


他們深知,各地的自然資源並不均等。他們認識到,與其試圖改造一個地方、模仿其他部族,不如將自己最獨特的貨物交換給那些需要它的人。雖然各地的動植物資源分布不均,他們卻利用故鄉的天然劣勢轉化為優勢。他們藉此開創了各區之間的貿易模式,成為了重新分配財富與資源的先驅。

 

隨著時間推移,這一貿易模式發生了變化,香料交易催生了經濟與生態的革命,影響遍及全球。這場革命正是我們今日所稱的全球化的開端。


點燃全球化引擎的火花:乳香

近四千年來,這種珍貴而特殊的植物所產生的樹脂被視為最珍貴的薰香——乳香(frankincense),它被稱為「神的食物」,曾是古代世界最昂貴、運輸最廣的商品之一。乳香採集者在樹幹上刻下一道傷口,從樹皮流出的乳狀汁液隨著時間凝固,變成了香氣馥郁的樹脂。這些樹脂常被稱為「奶」,其頂級產品——霍傑伊乳香(hojari fusoos,hojari是頂級的意思)只在朵法爾高地生長,是古代世界最珍貴的香料之一。


在羅馬帝國時期,為了取得這些乳香,商人不惜砸下重金,靠陸路或海路將它運送到地中海周邊的城市。乳香的獨特香氣伴隨著貿易的腳步,穿越時空,直達古代的羅馬、巴比倫等大都市。


數千年來,人們將這神聖的乳香作為供品,焚燒出裊裊升騰的煙霧,將它送往凡世之外。有些人相信,最好的乳香煙霧會像一條白色的柱子,直通天際。若這道煙霧能抵達天堂,便能將這份禮物送達上帝、先知或聖人身邊,取決於他們的祈願對象,並給予他們安慰與滿足。


許多文化都珍視乳香的殺菌、食用、藥用、神秘與宗教用途。耐人尋味的是,這讓人難忘的香氣並非來自花朵或果實,而是樹木的傷口。它就像是聖人身上流淌的血與淚。無論是因季節性暴風雨的摧折、行經此地覓食的駱駝撞擊,還是阿曼、葉門、索馬利亞的採集者用粗糙的短刀劃開的傷口,這些受傷的灌木總會流出幾公克的樹膠,這是它們唯一有價值的產物。如果傷口過重,或是採集者過於貪婪、頻繁地採集,這些灌木便會過早枯萎。這些發育不良的多年生植物,已經在缺水、烈日下的碎石坡中艱難求存,過多的額外壓力只會加速它們的死亡。正因如此,在朵法爾高地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乳香千年來一直受到悉心呵護,人們小心地採集,勤加管理。


十四世紀初期,義大利商人法蘭西斯柯‧迪波杜奇歐‧佩格羅提(Francesco di Balduccio Pegolotti)曾記錄,至少有兩百八十八種香料進入歐洲,大部分是透過閃語系的商人,有些人會強調自己來自阿拉伯、非洲或亞洲等地。


這些香料是感官性的線索,訴說全球化最初經過哪些羊腸小徑與鄉間道路發展起來,也提醒我們為何當初曾如此迷戀這些芳香產物。因此,在設法了解全球化語彙時,需先把香料解讀成深層慾望或疾病的象徵,那象徵數干年來,根植於人類的某個部分。


傳統與儀式:乳香採集的門則拉系統

老普林尼在巨著《博物誌》(NaturalisHistoriae)中,曾將乳香林描述為「阿拉伯福地的森林」: 「森林劃分成明確的區塊,各區塊的擁有者都很誠實,不會侵占他人田地。樹上切口之後,即使沒有人守護,也不會有人竊取屬於鄰人的物產。」


傳統上乳香採集場會被劃分為一塊塊的「門則拉」(menzelas)來控管,而管理與採收樹園(門則拉)的權利是父系繼承制。採集者會小心翼翼地切割樹皮,避免傷害到樹木的生長。他們相信,過度採集會導致樹木死亡,因此這種可持續的管理方式確保了乳香樹的長壽。後來,這個系統瓦解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土地持有傳統也跟著告終。


知名的田野科學家與乳香文化觀察學者莫哈姆德‧哈吉‧法拉(Mohamud Haji Farah)指出:「乳香樹被視為擁有超自然力量,或裡頭住著超自然力量,與善惡之靈都有關聯。因此,乳香是神聖商品,採集者在收集時得遵守儀式限制。」據說在乳香採收季節時,採收者不得與妻子共枕,也不能吃某些食物。他發現在採收季節開始時,人們會吟誦祈禱與焚香。部分採收者認為,乳香樹若非具備神聖力量,否則無法在這嚴苛乾荒的環境下生存、茁壯,還產生薰香。這些儀式表達了對樹木的敬畏,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他發現,這想法在阿拉伯採收者之間廣為流傳,不僅在阿曼如此,葉門與沙烏地阿拉伯也不例外。法拉與其他科學家調查這項傳統時,猜測這些信念與儀式可強化採收者的自制力。透過這些儀式,能避免潛在侵入者進入別人的門則拉,竊取別人家的樹木乳汁。


在採集珍貴的乳香樹脂之前,進行儀式和祈禱能起到自我約束的作用,避免過度採集乳香樹膠。葉門、阿曼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採集者大概知道,如果耗盡了這片土地上最珍貴的資源,沙漠中便沒有多少其他植物、動物或礦物可以用來交換食物。特別是在乾旱或政治動盪的時期,乳香貿易往往是他們能夠依賴的少數資源之一。


沙漠之舟:駱駝在乳香貿易中的角色

在沙漠地區,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地表可耕種。乳香促進貨物從水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流入朵法爾。阿拉伯福地的閃族,用乳香(羅馬人稱為「olibanum」)交換各種他們無法生產的實體物品,包括絲質束帶、薄紗、藥用軟膏、不甜的白酒、二粒小麥、銅器皿與銀盤。 


在阿拉伯與腓尼基人掌握航海技術之前,乳香的長途運輸主要依賴駱駝。駱駝,這種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動物,不僅是負責運輸的關鍵力量,也象徵了當地經濟與文化的支柱。阿拉伯語中,大約有九百個詞彙和駱駝有關,而阿拉伯人也以許多美妙的隱喻,把駱駝視為夥伴、來自阿拉的贈禮及航行工具。駱駝背負著大量乳香,穿越無盡的沙漠,將這股香氣送往世界各地。


一頭成年駱駝可扛起多達一百三十磅重(約六十公斤)的貨物,還可在沙漠中每天行走二十二哩路(約三十五公里)。在狂風呼嘯的沙漠中,沒有其他馱獸能與之匹敵。駱駝隆起的背部,在短路程中可以扛得比馬還多,扛起六百五十磅(約兩百九十五公斤)也是稀鬆平常。無怪乎乳香最初出現的地方,曾離原產地那麼遠—在三千到三千五百年前的埃及。那時駱駝大概已馴化為能擔任長途運輸的可靠動物了。


駱駝、香料商隊與薰香交易,不僅有共同的歷史,還將閃族推向相同的經濟軌道。


結語

乳香的神聖性在許多文化中被崇拜,它不僅是宗教祭祀中的重要供品,也是治療、淨化的靈藥。在《聖經》中,它被提及140次,象徵著純潔、永生和財富。然而,它的價值並不限於宗教,它更是古代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商品。羅馬時期,乳香的價格遠超其他貿易品,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奢侈品之一。


在這片乾燥的沙漠山脊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全球貿易的歷史,更感受到了乳香這種神秘的力量,它承載著全球化最初的萌芽。只要拿採收的一小部分乳香,就能在外界換取更多東西,或販售到更高價格。光是這一點,就足以使山語者投入更多外地香料交易。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如此,不過乳香交易立刻變成了更廣大、更普遍的東西,世界上其他三百種香料交易只能望其項背。它訴說著人對「他方」、對異國或外地難以滿足的渴望,促使一些人離開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它刺激人類去想像眼前境況、想像他們想產生連結的地方,而這股渴望,至今仍然推動著我們探索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一切的起源,是三千年前閃族人漫遊的乾荒偏遠之境。


參考資料:

《香料漂流記:孜然、駱駝、旅行商隊的全球化之旅》,作者:蓋瑞‧保羅‧納巴漢,譯者:呂奕欣,出版社:麥田出版,出版年份:2017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