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的全球化之旅(3):從阿拉伯福地延伸的貿易之路
- siangjieh
- Sep 29, 2024
- 6 min read

在德布雷利巴諾斯(Debre Libanos)修道院旁,一棵古老的無花果樹下,香料市集依舊熙攘。隨著空氣中飄散的氣味,思緒彷彿能回溯至遠古時代,那時,人類圍繞著營火,交換著食物與故事。這些市集彷彿一個時光的交匯點,承載著千年的回聲,見證著我們對異國風味與迷人香氣的渴望。或許,這種對遠方滋味的嚮往早已深植於我們的血脈中,成為香料貿易不斷繁盛的隱秘動力。數千年前,這些市場從阿拉伯半島開始蔓延,牽引著無數商隊與水手,悄然改變著世界的經濟與生態。
香料貿易的起源與轉變
香料貿易的變化最早可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的阿拉伯半島南部或非洲東部。香料的交易不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文化與思想的碰撞。商人們學會了以少量的貴重金屬和珍稀的植物產品,交換大量的穀物與食物,這一交易模式成為世界經濟的基石。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人們逐漸掌握了市場的規則。他們巧妙地借助大自然的屏障,為香料披上神秘的面紗,說服當地農夫以這些遠方珍品為日常餐桌點綴滋味。香料商人知道,來自異國的物品,似乎總讓人覺得與自家出產的最佳產品同樣珍貴、同樣有效,甚至更值得擁有。正是這股跨越疆界的渴望,讓他們發現了沙漠中的綠洲,從那裡獲得了無法輕易種植的穀物——高粱、大麥、小麥與苔麩,以及蠶豆、鷹嘴豆和扁豆。而在綠洲中的居民們則表達對香料的嚮往,渴求這些來自遠方的芬芳,為日復一日的平凡餐食帶來全新的變化,讓枯燥的生活多了幾分美妙的滋味。
佐法兒港與香料之路
在阿曼南部,佐法兒港(Zhafar)曾經是香料貿易的閃耀明珠。這座古老的香料交易中心,坐落於比阿拉伯海稍高的小河灣中,周圍被火山露頭環抱,彷彿天然的堡壘。眼光獨到的商人早早便發現這河灣的美觀與實用,既能屏障外敵,又方便商隊和船隻進出,成為當時無數香料商人匯聚的樞紐。朵法爾省的名字正是由古代的佐法兒而來,如今仍是阿曼南部的重要貿易中心。
在這座樞紐港口上,古老的馬干人與外界頻繁往來,將當地的銅運往北方的繁榮城邦迪爾門(Dilmun),這座位於肥沃農業谷地的古代貿易中心,是世界最早的跨區貿易重地之一。巴里遺址中發現的楔形文字記錄了西元前二八〇〇年,人們已經開始長途運送數以噸計的食糧來交易。蘇美與阿卡德的碑文同樣印證了當時的海上貿易,商路從美索不達米亞延伸至迪爾門,繼而南至馬干(Land of Magan,如今的阿曼),甚至東達梅路克哈(Melukhkha)水域——傳說中的香料島,今日的摩鹿加群島。
這些古老的文字紀錄,或許是最早的全球長程貿易見證。閃族中的馬干人用銅、薰香與香料,換取大量的大麥,沿著波斯灣海岸運送,穿越荷莫茲海峽,直至佐法兒港,形成了一條古老的商貿之路。
阿拉伯水手:最早的海上探險家之一
最早的商人們憑藉半馴化的駱駝與小帆船,將貴重的香料、薰香與藥草從產地送往遙遠的他鄉。他們橫越大陸,進入那些語言陌生、文化迥異的土地,將彼此的世界相互連結。隨著時間推進,他們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將沉重的貨物運輸得更遠,且超越馱獸的限制。
於是,小型阿拉伯帆船開始在阿拉伯海與印度洋上遠航。這些商人的目標,是在順風的助力下,每天比最強健的駱駝行進得更遠。他們的帆船利用動物皮囊作為浮力來源,船體由縫製的獸皮、蘆葦束或挖空的棕櫚木製成,這些簡陋但實用的船隻讓他們在海岸的淺灘和潟湖之間靈活航行。
然而,來自阿拉伯半島南部與東部的水手們心懷更大的野心。他們不僅架起船桅,還巧妙地控制大船帆,讓小船在季節風的引導下穿越遼闊的海洋。他們依靠星星與地標來定位,日夜航行,成為那個時代最早的海上探險家。
阿拉伯半島三面環海,這種地理優勢使得當地人成為精明的商人。他們的船隻穿越紅海和波斯灣,將香料從葉門、阿曼運送到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希臘和羅馬,這些香料隨著商隊和船隻,走向世界各地,促成了東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古代阿拉伯的船隻載著乳香和其他芳香植物,越過海灣,遠航至其他大陸。他們懂得順風航行,利用星星和地標定位,這讓阿拉伯的水手成為當時最早的海上探險家之一,將香料的芬芳帶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並悄然改變了歷史的航道。
邁因人:香料貿易中的說書商人
隨著跨文化交流與長途貿易的發展,獨特的商人階級應運而生。他們不僅精通多種語言,還能用故事將產品的神奇魅力娓娓道來。他們穿越沙漠與海洋,克服種種艱難,將香料、薰香與藥草運送至遙遠的異國,並在交易中注入冒險與傳奇。他們不僅販賣商品,更銷售與之相伴的故事,讓每一件貨品都蒙上一層神秘的光環。
在這些商人中,來自龎特國(Punt)的邁因人尤為突出。部分歐洲人以龐特國稱呼古阿拉伯南邊的薰香王國,包括今天葉門與阿曼南方的朵法爾區。龐特也是聖經學者認為傳說中示巴女王(Queen of Sheba)的居住地。邁因人是最早將乳香交易到更廣區域的商人,從朵法爾高地收集最優質的乳香,與綠洲中的糧食作物交換。他們遊走於沙漠中的遊牧民族與定居農村之間,巧妙地在這兩個世界間架起橋樑,讓定居者羨慕遊牧文化的神秘,也讓遊牧者渴望農民所擁有的財富。
邁因人善於運用說故事的技巧,將香料的價值無限放大,為香料貿易鋪平了道路。西元前一二〇〇年到前六五〇年,他們牢牢掌握著半島南部的香料交易,成為羅馬世界中最知名的南方阿拉伯人。他們的商隊遍布敘利亞、埃及、亞述、希臘與羅馬,在沿途的各個貿易重鎮建立了聚落與網絡,使香料之路得以不斷延伸。
馬里卜水壩與綠洲的豐饒之源
在阿拉伯半島,棗椰綠洲如明珠般點綴著沙漠,成為當地文明的重要根基。尼茲瓦、巴赫拉與葉門的馬里卜等地,被認為是最早運用水利系統的區域,四千年前的灌溉工程,使大片土地得以滋養豐饒,種植作物與棉麻。這些灌溉技術逐漸傳播至阿曼、美索不達米亞,繼而跨越地中海,甚至遠至中國與美洲,對全球農業發展影響深遠。
邁因文化的繁榮源於他們與定居農業社會及遊牧民族的共生關係。哈德爾族依賴綠洲灌溉農業,貝都因與賈巴里族則從事畜牧與香料貿易。駱駝夫、香料商與農人彼此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經濟繁榮。馬里卜水壩的修建,歷經數千年,不斷擴展灌溉系統,供應超過九千五百畝的土地,為農田、果園與棗椰園提供穩定的水源。綠洲中的農人將作物出售給邁因人,換取乳香、茴香與沒藥等珍貴商品,沙漠的粗糙與綠洲的豐饒在這裡交匯。
結語
香料之路不僅是物質的流通,也是文化與信仰的交流。商隊跨越沙漠與海洋,將不同的文化、語言和信仰融合在一起。這些商人不再滿足於固有的生活方式,他們開拓新的市場,尋找新的機會,甚至將自己的一部分融入異國的土地。
隨著香料商隊的擴張,世界各地的文化逐漸交織在一起。香料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路線,還是一條文化與思想的交流之路。這些商隊跨越沙漠、海洋和山脈,將阿拉伯的香料帶到世界各地,也將世界各地的思想帶回阿拉伯。
現在的我們已不再需要穿越沙漠或駕駛帆船才能獲得這些香料,但香料的馥郁仍然讓人遙想那些走過漫長香料之路的商隊與水手。他們的故事,隨著香氣在空氣中輕輕回蕩,依然圍繞在我們的周圍,宛如一段歷史的低語,永不消散。
參考資料:
《香料漂流記:孜然、駱駝、旅行商隊的全球化之旅》,作者:蓋瑞‧保羅‧納巴漢,譯者:呂奕欣,出版社:麥田出版,出版年份: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