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料的全球化之旅(4):隱藏在岩石中的商業帝國

  • Writer: siangjieh
    siangjieh
  • Oct 5, 2024
  • 5 min read


西奈半島無垠的沙漠,在烈日下,石塊如黑鑽般閃爍,彷彿將時光凝結成靜謐的永恆。這片荒涼的土地,曾是古老商隊的足跡所及之地,承載著無數夢想、冒險與香料貿易的傳奇。駱駝商隊踏過的痕跡早已消逝,乳香與沒藥的氣息也隨風遠去,卻依舊在烈日下的沙石間迴盪,隨著風沙輕訴著過往,述說那些古老的商隊如何穿越這片浩瀚沙海,將阿拉伯的珍稀香料送至埃及神廟的祭壇與宮廷。


沙漠商隊的足跡:從邁因人到納巴泰人

自西元前一千年以來,邁因商隊便成為阿拉伯福地香料貿易的中樞。他們駝著乳香、沒藥和各類香料,從哈德拉毛的綠洲出發,穿越阿拉伯沙漠,到達阿卡巴灣,並將這些貴重物品運送至北方的佩特拉、加薩,甚至穿越西奈半島,抵達尼羅河的繁忙港口。這些商隊成為古代貿易的生命線,將香料貿易推向了巔峰。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競爭者開始學會繞過這片浩瀚的沙漠,從紅海與阿拉伯海直接航行至亞丁港,邁因人曾經牢牢掌控的優勢漸漸消散,最終不得不退出這場千年的競逐。


兩千年前,紅海的北岸成為了一個新的傳奇國度的舞台——納巴泰王國。這個沒有固定疆界的國度,由納巴圖家族的後代建立,取代了邁因人成為新的香料商人。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曾記載,納巴泰商人定期從阿拉伯的馬里卜出發,駱駝商隊滿載香料,遠至羅馬帝國的各大城市。


納巴泰王國:掌控香料之路的沙漠商人

納巴泰人生活在一個既富挑戰、又充滿機遇的世界中。他們拒絕種植作物,認為農業並不適合他們這個游牧民族的精神和生活方式。他們靠著交換羊皮與野生藥草換取糧食,維持生計。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的匱乏,納巴泰人不得不在生存的壓力下尋求新的方式謀生。希臘地理學家阿伽撒爾基德斯指出,到了西元前二世紀,隨著納巴泰人口增加,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陷入貧困,納巴泰人於是開始搶劫,對象從跨越沙漠的商隊,轉變成海上船隊。他們的惡名昭彰隨著一次次突襲在紅海一帶傳開。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支閃族部落從早期的游牧掠奪者逐漸轉變成沙漠中的貿易霸主。他們不僅懂得如何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生存,還成功掌握了廣袤的乳香貿易之路。納巴泰人以駱駝商隊為基礎,沿著沙漠中幾乎無跡可尋的路線,將來自薰香生產地的貨物運送至遙遠的市場。他們的貿易網絡不僅涵蓋了沙漠,還延伸至海上,與紅海和阿拉伯海的航道緊密相連。


納巴泰王國的成功,不僅來自於他們對貿易的深刻理解,更在於他們謹慎保持著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當代學者沃特·魏斯觀察道:「納巴泰國度是出奇和平的國度,只靠著貿易獲利來運作,沒有真正的疆界、賦稅或社曾動亂,也沒有多少奴隸。納巴泰人的優勢在於,能持續讓貨物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保持距離。」這種信息的隔離,使得納巴泰人能夠掌控乳香與其他香料的價值鏈,主宰許多香料之路。


佩特拉:商業帝國的中心

在那個時代,任何外來者都無法靠近乳香與沒藥的產地,甚至連暫時儲藏這些珍貴商品的商隊旅館,也深鎖在秘密之中。納巴泰王國的核心——佩特拉,宛如藏在時光中的璀璨寶石,在一世紀的晚期,這座城市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神廟與貿易中心。然而,佩特拉不僅實際隱沒於岩石間,其象徵的力量與美感亦被層層神秘所包覆。只有那些勇敢穿越險峻山谷的旅人,才能一睹這座隱匿城市的真容。


佩特拉是納巴泰貿易帝國的象徵,所有的權力與交易在此交匯,猶如沙漠中的心臟,推動著古代香料之路的運行。那高聳入雲的巨大神廟,不僅是對神祇的敬奉,也是對納巴泰人如何掌控全球貿易的見證。


然而,這座城市的遺跡中,幾乎找不到乳香或其他芳香植物的考古痕跡。或許,這些珍貴的商品早已被悄然轉移,藏匿於附近難以尋覓的狹谷中,成為外來軍隊與掠奪者無法觸及的寶藏。佩特拉如同一個巨大的迷宮,深藏著納巴泰人的智慧與財富,隱秘且不可捉摸,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沙漠之道的人,才能觸碰到它的靈魂。


沙漠中的生命線:納巴泰人的水利智慧

第一個從阿卡巴灣北端抵達佩特拉的美國探險家史蒂芬斯,在他的日記中描述這裡是沙之谷,廣袤的谷地被荒涼的高山環抱,猶如無聲的壁壘。對於缺乏地質學知識的人來說,這片土地或許像曾經的海底或河床,但在隱藏的岩石間,納巴泰人的智慧深埋其中,僅有四處遊蕩的貝都因人才知曉這座古老王國的秘密入口。


納巴泰人憑藉他們非凡的水利技巧,掌握了沙漠中最珍貴的資源——水。他們在內蓋夫沙漠中布下了無數隱蔽的水井與水源,能在月球般荒涼的拉蒙峽谷中找到自流的泉水,使得香料貿易路沿途的生命得以延續。這些隱藏的水源猶如沙漠中的生命線,使納巴泰人在乾旱之地中依然能夠生存繁衍,並藉此掌控了整條乳香之路。


透過現代考古學家的努力,納巴泰人如何徹底改造內蓋夫沙漠的秘密才逐漸浮現。他們留下的石刻路標與隱藏的水渠,無聲地訴說著一個精妙絕倫的水利系統。這些隱蔽的暗渠,透過豎井與地下水道相連,巧妙地引導雨水流入地下水塘,儲存起每一滴來之不易的水源。科學家貝瑞爾·艾森斯坦(Berel Aisenstein)揭示了這一系統的廣大規模與效用,稱納巴泰人為「人造泉」的發明者。一連串的水井有如沙漠中的脈動,持續供應著穩定的清新水源,使得這些沙漠子民,即便在一年僅有一吋降雨的乾旱之地,依然能夠生存繁衍。


在許多閃族語言中,這類水利系統被稱為坎兒井(qanat),這一詞彙衍生出了許多與水資源管理相關的字詞,無論是運河(canal)或渠道(channel),甚至是我們日常所見的排水道(alcantarilla),皆與此息息相關。這些古老的智慧流傳至今,成為全球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猶如沙漠中的水井,延續著生命的源泉。


結語

從乳香之路到佩特拉,這條古老的香料之路不僅改變了古代世界,也為今日的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發。那些穿越沙漠與海洋的香氣,如絲縷般無形卻強韌地將過去與現在相連。即使時光流轉,漂洋過海的芬芳依然引領著我們,喚醒探索未知的渴望。每一縷香氣,無論源自何方,都承載著一段故事,一段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靈魂之旅,將我們與古老的世界緊緊相繫。


參考資料:

《香料漂流記:孜然、駱駝、旅行商隊的全球化之旅》,作者:蓋瑞‧保羅‧納巴漢,譯者:呂奕欣,出版社:麥田出版,出版年份:2017年。

bottom of page